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黔东南新闻> 历史>内容

贵州“黎平话”典故

2019-6-10 10:13|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很多外省的朋友到黎平后,都有这么一个感觉,黎平话和黔东南其他县份的方言大不相同,听起来更趋近于普通话,但有与普通话有些不同。比如吃叫“七”,吃饭就是“七饭”、吃菜叫“七菜”;去叫“克”,去哪里叫“克哪 ...
很多外省的朋友到黎平后,都有这么一个感觉,黎平话和黔东南其他县份的方言大不相同,听起来更趋近于普通话,但有与普通话有些不同。比如吃叫“七”,吃饭就是“七饭”、吃菜叫“七菜”;去叫“克”,去哪里叫“克哪点”等等,除了这些具有本地方言特色的词外,黎平话还有“一快三不分的特点”:一快,就是语速比较快,如果语速稍加放慢,就很容易听明白了。三不分就是,唇齿音(F)与舌根音(H)不分:话、花都念成“fa”、灰念成“ fei”等;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分:英、应都念成“yin”,只要是后鼻音都念成前鼻音;卷舌音与平舌音不分:上念成“sang”,只要是卷舌音都一律变成平舌音。这就是黎平话的特点,如果在这几个方面稍加注意,语速放慢,就充得上普通话了。

黎平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其实与一个叫陆沧浪的人有着很大的关系。明朝正德年间,有位老先生陆洙,字沧浪,浙江省兴化人,在京师为官,官至工部侍郎,又是著名的画家、诗人,因作诗惹怒宦官(刘瑾)被敲掉牙齿。流放到偏僻的五开卫(今黎平)。

沧浪被流放到黎平后,黎平的地方官见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便安排他在郡中传道授业解惑,课童为生,悉心教诲子弟。就这样,普通话就在黎平传了下来,但由于沧浪先生缺少门牙,讲话不关风,教学生认字时,一些读音就走了样,形成现在的黎平话。

沧浪先生对黎平的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明嘉庆年间去世后,人民把他葬于黎平城关北门。

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