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黔东南新闻> 文化>内容

苗族锡绣 | 针尖上的“绣中绝技”

2018-3-13 11:04|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这曾是一套藏诸深山的世界手工艺绝技,因国内旅游者和外国友人的偶遇,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所独有的苗族锡秀,在流传600余年后才为世人所识,成为贵州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如今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堪称 ...
这曾是一套藏诸深山的世界手工艺绝技,因国内旅游者和外国友人的偶遇,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所独有的苗族锡秀,在流传600余年后才为世人所识,成为贵州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如今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堪称世界一绝的绣中绝技正在逐渐消失。

苗族服饰,素有“穿在身上的史书”之说,其历史久远,渊源至今已无从考究。据《苗族古歌》载:大约在唐末宋初,苗族首次迁徙至今剑河县境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锡绣服饰是县境内十二种苗族服饰中最独特的一种,从表象上看,锡绣服饰制品端庄古朴的服饰特点至今仍遗存着春秋战国时武士戎装的甲胄之风。
 
苗族锡绣在材料上使用金属“锡”最终来完成一件刺绣品,正因为用料上的特殊性,使其与其它用蝉丝线作为刺绣的材料相比具有特殊性,改变了人们传统刺绣的用料观念,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因此,苗族锡秀在全国乃至世界的挑花刺绣工艺用料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工艺价值。

苗族锡绣与其他刺绣有所不同,它是以藏青色棉织布为载体,用黑、红、蓝、绿四色丝线在布上按传统图案穿线挑花,然后把细锡丝条拉直,一头打成小勾,另一头打成针头状按传统图案绣缀于上衣后背、前裙片和后裙片上,银白色的锡丝绣在藏青色的布料上,对比分明、闪光明亮、光泽度好、质感强烈、酷似银衣。乍一看,几英尺大的藏青色棉布上,一根细长的锡丝条绣缀于苗族图案中,多色蚕丝线在图案空隙处绣成彩色的花朵,极其华丽高贵。

其成品配以苗族独有服饰与银饰,譬如与银帽、银耳环、银项圈、银锁链、银手镯等相配,足以引发世人惊叹。英国皇家艺术获奖者夏丽斯更是率团拜访苗族锡秀技艺,之后,每年均有美、英、法等国客人前来收藏锡秀艺术品。
 
锡绣的每一道工序均采用全手工制作,包括纺线、织布、刺绣等步骤,一整套衣服需要大约2年时间才能完成。由于手工制作复杂,最初,锡绣并不是作为商品出现在苗族人的生活中,在那个男耕女织的年代,锡绣是每个女子必须掌握的手艺。

原来在当地,锡绣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女孩的成长、为人处事、聪慧娴淑的指标。而今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外出打工的妇女逐年增加,刺绣创作的主体人数在逐年减少,锡绣技艺传承出现危机,另一方面,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去了解其中的文化内容和图案的含义,因此文化意义也正在逐渐衰落。

据不完全统计,剑河县境内目前只有5000余名女性会传统锡秀技艺,除去老人、孩童以及外出打工者,实际从业人更少,苗族锡秀的传承人现在为数不多,而且年龄偏大,锡秀的根基开始动摇。
 

让人庆幸的是,为挽救濒临失传锡秀工艺,当地政府在中学开设“剑河县苗族锡秀保护与开发工程培训基地”,让锡秀技艺走进课堂;同时给予锡秀工艺者奖励,或创造平台展示,使能工巧匠脱颖而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