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锦绣黔东南> 传统节日>内容

脚尖上的民俗—— 记三门塘“ 勾勾鞋”

2018-3-24 10:00|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已有500 多年历史三门塘村不但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而且民风淳朴。到了三门塘,可访古探奇,可观赏侗族人民的建筑文化,还可以领略当地的民族风情。如果作客农家,还可以享受到民间舒适恬静的农村生活,使你顿时 ...

已有500 多年历史三门塘村不但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而且民风淳朴。到了三门塘,可访古探奇,可观赏侗族人民的建筑文化,还可以领略当地的民族风情。如果作客农家,还可以享受到民间舒适恬静的农村生活,使你顿时忘记都市的喧嚣。

到了三门塘的人都知道,三门塘以树文化、水文化、石文化而闻名于世。但如果对三门塘的记忆仅仅如此的话,我们便会有遗珍之憾了。因为,这年六月,当我们再次踏进三门塘时,一双双精美的“勾勾鞋”又吸引住了我们的眼睛。

“勾勾鞋”其实就是被称为“中国鞋”的传统绣花鞋。为什么在三门塘,人们要把这种鞋称为“勾勾鞋”呢?说起来还有一段凄美的故事:传说在明末清初时代,有一个腊万(小伙子)爱上了邻村一个腊月(姑娘),几番追求之后,腊月最终同意嫁给腊万,就在他们新婚的那天,天刚蒙亮,腊月便随着接亲的人翻山越岭的前往夫家。

可是,当快要到达夫家时,突然从山上窜出一条大蟒蛇,一口将新娘吞进肚子里面,但她的勾尖鞋却勾在了大蟒蛇的嘴外。接亲人赶忙传话给新郎腊万,腊万得知消息后,急忙飞奔前来用刀杀死蟒蛇,并剖开蟒腹救出了妻子。人们都说,妻子之所以得救,全赖于勾尖鞋勾住了蟒蛇的嘴才不至于人被整个吞进去,勾尖绣花鞋功不可没。从此以后,姑娘出嫁时,母亲、姑嫂及姑娘的女伴们便会精心绣制出一双双勾尖鞋,送给她做嫁妆,祝福她一生平安幸福。“勾勾鞋”因此而得名,这叫法一直沿袭到现在。

据资料显示,绣花鞋始于春秋战国时代,约公元700 年左右。到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后,人们日常穿着绣花鞋逐渐趋少。但在三门塘的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中,传统的绣花鞋仍然普遍地被使用,并得到了喜爱和认可。可是到了80年代以后,绣花鞋业又跌入谷底,手工刺绣也已逐渐被电子绣代替,三门塘一位老太说:“除了老太太还懂得刺绣外,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不会做“勾勾鞋”了,更分不清电子绣和手工绣的差异。”是啊,世纪的轮替,我们丢失了很多。

要做一双“ 勾勾鞋”是很不容易的。据老太说:要制作好一双“ 勾勾鞋”,工序十分繁琐,从第一步做衬布开始,然后要裁剪、绣花、贴夹里,还要上边、缝合,到最后纳鞋底,一般要经过9道工序,最复杂的鞋子,更是需要足足18 道工序,全部是一针一线,靠手工完成,里面还有很多讲究,大概需要两至三天时间。”

老太还耐心的给我们介绍了“勾勾鞋”的几种绣法。第一种是剪纸贴花绣法:是将要绣的图案先剪成一幅剪纸,而后贴于鞋垫上,然后再用平针绣线覆盖完成。此法由于应用了剪纸的样式、显得古朴浑然、看上去略带立体感。第二种是平针绣法:此绣法较为简易,是将选好的图案草稿勾画于鞋垫上,然后用平针直接绣制。很多女子的手头都收集、保存有大量好看的图样,这种绣法利于对传统样式的继承与传播。第三种绣法是挑花绣:这种绣法是事先在鞋底画上或利用画布经纬线抽成经纬方格,然后依格下针,不能错位,此法多用十字针法或斜行排列法相组合,组成简练夸张变形的几何图案。

“勾勾鞋”的绣纹主题来源于生活,主旋律是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基本图案有花鸟草虫、飞禽走兽、爪蒂花果、山川风物、戏剧人物等。吉祥图案的典型形象是以“福、禄、寿、喜”为主题的图案,寓意着生命的赞歌和美满的人生。

近年来,“勾勾鞋”虽然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但一些关于“勾勾鞋”的记忆依然鲜活。旧时女子要负责制作一家人所穿的鞋,由于“勾勾鞋”制作程序繁多,女人们晚上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双腿夹着鞋板,一针一线地纳鞋底。针锥一扎,针线一穿,手挽线绳一拉一紧,一气呵成……这样的画面曾出现在各家各户,穿针引线间,仿佛在穿越时空。而每到腊月或者是婚嫁期间,“勾勾鞋”便成为了爱情的主角,姑娘们会把精心制作好的“勾勾鞋”送给情郎,表达爱心。姑娘出嫁,母亲更是会摆出几十双花花绿绿的“勾勾鞋”,整个房间顿时充盈着喜庆的气氛。

“姑娘们七夕来比巧,
 比不过我家姑娘好,
 我家姑娘模样俏,
 心又灵来手又巧,
 飞针走线绣工精,
 两把剪子对着绞,
 描龙刺凤就数她,
 绣鞋绣枕绣大袄…”

伴随着一句句歌声,我们离开了三门塘。

如果你来,我真心希望你能买上一双精美的“勾勾鞋”,穿上它走在古朴干净的青石板上,用心感受三门塘那种纯真,古老,简单,远离尘世纷扰的最本真的民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